NBA新聞報道12月2號,金州勇士隊在輸給鳳凰城太陽隊後,迎來了令人失望的四連敗,排名從西區榜首跌至西區第四。接下來,勇士將面對金塊、火箭及兩次對戰灰狼,若無法迅速調整狀態,勇士的排名可能在十二月中旬之前跌落至附加賽區。
怪長輪換策略嗎?可能真怪不著。歷史上,6支球隊使用長輪換政策拿下60+個勝場,勇士賽季初也利用長輪換打出了頂級攻防。如果策略沒問題,那一定是使用策略的人有問題,史蒂夫·科爾(Steve Kerr)的抽獎式排兵佈陣讓人不解。
長輪換策略本身無罪
2024年休賽期,勇士面臨難題:如何繼續以36歲的柯瑞(Stephen Curry)、34歲的格林為核心打造一套可以與強隊抗衡的陣容?
勇士嘗試過追逐喬治、馬爾卡寧升級頂層天賦,但最終交易談判以失敗告終。小鄧利維轉而引進凱爾·安德森、梅爾頓、希爾德,繼續強化球隊深度,試圖以深度取勝。
在柯瑞和格林(Draymond Green)逐漸老化需要省著用的背景下,史蒂夫·科爾用長輪換沒問題。正如史蒂夫·科爾所言,長輪換的好處是「一套陣容在短時間裡全力輸出,尤其是防守端把強度拉滿,然後換下一套陣容,儘量保證每一個時段的輸出效率」。
秉承這一理念的球隊不少。最典型的是2016-17賽季的馬刺,當時馬刺有12人出場至少60次且場均出場時間達到10分鐘,該賽季拿下61勝一路殺到西區決賽。
1980-81賽季的公鹿、1990-91賽季和1991-92賽季的公牛、1996-97賽季的爵士以及2013-14賽季的馬刺均有11人出場至少60次且場均出場時間達到10分鐘。公鹿拿到60勝,公牛拿到61勝和67勝,爵士64勝,馬刺62勝,其中公牛和馬刺都拿到了冠軍。
勇士核心問題是缺少二當家
2010年,當時還是太陽總經理的史蒂夫·科爾參加斯隆體育峰會,他提到了太陽在排兵佈陣時會利用數據分析檢視每套陣容在場時的正負值等數據,以數據分析為參考。
就以史蒂夫·科爾口中「對我們有用的工具」來看看本賽季勇士的問題在哪。
2015-16賽季馬刺使用時間最多的8套陣容只有2套在場正負值為負數,而且只是-1分和-10分。該賽季艾德里奇、雷納德、大加索爾、帕克、吉諾比利是馬刺核心五虎,這8套陣容中有7套至少包括了2個關鍵人物。
2013-14賽季,GDP組合還是馬刺主打,那時候雷納德(Kawhi Leonard)還未完全成長起來。馬刺使用時間最多的8套陣容只有1套在場時正負值為負數,這8套陣容有7套至少包括GDP組合中的2位球星,有6套同時還帶著雷納德。
再看一個例子。2017-18賽季,暴龍11人出場至少60場且場均出場時間達到10分鐘,他們拿到59勝。當時暴龍的核心是羅瑞和德羅展,暴龍出場時間最多的8套陣容有5套中包括兩人中的至少一個。
再看勇士,問題也就出來了。
從王朝時代的公牛到馬刺再到暴龍,他們都有至少2個可以合體出戰也可以拆開帶隊的核心人物,但勇士實際上只有斯蒂芬·柯瑞,格林雖是防守端中堅,但進攻端他更多作為「柯瑞僚機」出戰。勇士使用最多的8套陣容中,只有4套有柯瑞的身影。這4套沒有柯瑞的陣容中有2套在場正負值是負數。
這就回到了之前的那個問題:勇士沒有可靠的二當家,且角色球員各有特點又各有弱點。進入輪換時間,史蒂夫·科爾只能在多個選項中做試驗。這是史蒂夫·科爾的無奈之處,可以理解。
史蒂夫·科爾的罪狀
勇士缺少二當家的核心問題暫時無解,那就需要史蒂夫·科爾把手上的牌用好。很遺憾,史蒂夫·科爾沒做到。
史蒂夫·科爾真正的問題在於摸獎式輪換。梅爾頓報銷後,史蒂夫·科爾少了一個選擇,精英3D的報銷對勇士是重大損失,但也給了史蒂夫·科爾縮短輪換的機會。史蒂夫·科爾非但沒縮短輪換,反而重用沃特斯,啟用斯潘塞,祭出了13人輪換。穩定先發的幾個球員出場時間還算穩定,可替補席上的球員出場時間被切割到支離破碎。
出場時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導致球員找不到節奏的問題,柯瑞在輸給太陽後提了出來。
在勇士遭遇四連敗後,史蒂夫·科爾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將考慮縮短輪換。到最後,勇士可能還得透過交易,尤其是以零換整的交易來解決球隊缺少可靠二當家的核心問題。
在合適的交易出現前,史蒂夫·科爾(Steve Kerr)不妨先縮短輪換,把手中最好的10張牌打出去,建立起穩定的輪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摸獎式輪換。